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关于清理1885-2025MHz及2110-2200MHz频段有关问题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8:29:02  浏览:87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关于清理1885-2025MHz及2110-2200MHz频段有关问题的通知

信息产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关于清理1885-2025MHz及2110-2200MHz频段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通信管理局,全军无委办公室,中国电信集
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国际电联已将1885-2025MHz及2110-2200MHz频段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核心频段,并已制定相关的国际标准。我国也正在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体制、标准进行研究,并积极考虑其频率规划和相关技术试验。为保证我国相关频率规划的顺利实施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运营商按时开通服务,决定清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核心频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原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在1880-1900MHz、1920-2025MHz及2110-2200MHz频段内分配的频率,其频率使用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底,期满后无条件收回,由信息产业部另行分配。
二、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原邮电部电信总局仅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厦门七城市使用1895-1900MHz/1975-1980MHz建设无线接入系统;批准中国联通公司仅在天津、重庆和成都三城市使用1890-1895MHz/1970-1975MHz建设无线接入系统,上述批准的频率使用有效期均截止到2002年底,期满后无条件收回,由信息产业部另行分配。
为避免用户误解或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对上述频段无线接入系统的市场宣传、刊登广告、销售过程中和每月收取通信费用时,应当以醒目的方式将使用截止期限告知用户。
因用户不知情而与用户产生经济纠纷,由运营商自行负责。
三、自本文发布之日起,不再办理上述频段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对已办理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到期后不再办理延期手续。
四、自2002年1月1日起,停止办理上述频段内无线电发射设备(包括CKD和SKD)的进口审批手续,各运营商停止销售上述频段的无线接入终端。
五、各运营商须制定退网日程表及相关方案,并报信息产业部备案。自2002年7月1日起,各运营商须开始退网的宣传工作。
请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通信管理部门和运营商认真贯彻执行。


2001年7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四平市城乡医疗救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吉林省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四平市城乡医疗救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四政办发〔2008〕33号


铁东区、铁西区人民政府,辽河农垦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关于《四平市城乡医疗救助指导意见(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四日



四平市城乡医疗救助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利,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制定的吉林省城乡医疗救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吉政办发〔2008〕2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适用于铁东区、铁西区、辽河农垦管理区范围内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第三条 城乡医疗救助应遵循政府救助为主,社会互助、慈善救助为补充,救助标准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属地管理,突出重点,分类施保、施救,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的原则。

第四条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由市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

铁东区、铁西区、辽河农垦管理区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实施本区域内的医疗救助工作。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第五条 救助对象为持有辖区内常住户口,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居民: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五保供养对象(含农村孤儿)。

(三)重点优抚对象(不含l—6级残疾军人)。

(四)区民政部门认定的重病或重残及因突发事件医疗费用支出较大造成特殊困难的其他低收入家庭成员。以上认定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下列情形不予救助:

(一)因违法犯罪、自杀、自残、打架斗殴、酗酒、吸毒等发生的医疗费用。

(二)因整容、矫形、减肥、增高、保健、康复、预防等发生的费用。

(三)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由他方承担医疗费用赔偿责任的。

(四)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或自行购买药品发生的费用。

(五)区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的情形。

第七条 政府鼓励城乡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按个人统筹标准资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五保供养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用医疗救助资金参照农村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补助城市分类施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乡医疗救助以住院救助为主,兼顾日常救助、临时救助,救助资金原则上60%用于住院救助。

第八条 住院救助实行即时救助方式。

(一)住院救助对象: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五保供养对象(含农村孤儿)。

3.重点优抚对象(不含l—6级残疾军人)。

(二)住院救助标准实行分段按比例救助。

对已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对象,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个人自理费用(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实行分段按比例救助。对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对象,剔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的自理部分,按比例进行救助,具体标准如下:

1.第一次住院,个人自理费用在2000元以下(含2000元)按40%比例救助,超出2000元以上部分按30%比例救助。

2.一年内住院两次以上的,个人自理费用累加计算,从第二次住院开始,个人自理费用按20%比例救助。

3.年住院救助封顶线为3000元,城市分类施保对象和农村重点保障对象年住院救助封顶线为4000元。

4.救助金额达到封顶线后,救助对象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可给予二次救助,年救助标准不超过1000元。

第九条 日常救助实行年定额救助方式。

(一)日常救助对象。为下列患慢性病需长期维持院外治疗的人员: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五保供养对象(含农村孤儿)。

3.重点优抚对象(不含l—6级残疾军人)。

(二)日常救助标准。每年核发200元限额的救助卡(券)。救助对象凭救助卡(券)到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就医、购药。救助对象每次使用救助卡(券)的同时要支付就医、购药数额30%的自付费用,救助卡(券)不得跨年度结转使用。

(三)所称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白血病)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门诊透析、糖尿病(合并感染或有心、肾、眼、神经并发症之一者)、高血压病Ⅲ期(有心、脑、肾并发症之一者)、类风湿病(活动期)。

第十条 临时救助实行一次性定额救助的方式。

对经区民政部门认定的重病或重残及因突发事件医疗费用支出较大、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成员,年最高限额在住院救助封顶线40%以内救助,即不超过1000元。

第十一条 慈善救助。经医疗救助后,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救助对象,可通过慈善捐赠给予救助。各地每年要在慈善募集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医疗救助。

第十二条 住院救助程序。

(一)住院救助对象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证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及低保证、五保证、优抚证等相关证件直接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救助对象出院时持诊断证明、出院结算明细单、低保证等相关材料到所在街道、乡(镇)提出申请,区民政部门审批,并按规定比例给予救助。

(二)每季度区民政部门将已接受救助人员的名单及金额在所在街道、乡(镇)张榜公布。

第十三条 日常救助程序。

(一)救助对象向所在街道、乡(镇)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身份证和户口原件、复印件和低保证、五保证、优抚证、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及病史资料,填写《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

(二)街道、乡(镇)对救助对象进行入户核查,形成核查材料并签署审核意见,并将申请人名单及有关情况在所在社区(村)公示7天,无异议后,填写《日常医疗救助登记表》,统一上报区民政部门审批。

(三)区民政部门对街道、乡(镇)上报的日常救助人员进行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发放《日常救助卡(券)》。

第十四条 临时救助程序。

符合本意见第十条规定的临时救助对象向所在街道、乡(镇)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身份证、户口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区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及病史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凭证等材料,街道、乡(镇)在接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组织入户核查并形成核查材料,在社区(村)公示3天,无异议后上报区民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 救助对象转诊、急诊、急救办理程序。

(一)确需转诊治疗的救助对象,要由定点医疗机构开具转诊证明,报区民政局登记备案。

(二)未经批准擅自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外地定点医疗机构或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费用,不予救助。

(三)对因急诊、急救到非定点医疗机构和外地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一周内向区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待治疗结束后,凭急诊手册、出院小结、出院结算明细单,由区民政部门按规定审核救助。

第十六条 慈善救助程序按《吉林省社会慈善捐赠款使用审批办法(试行)》(吉民发〔2003〕15号)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在核定医疗救助金额时,应剔除以下费用: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甲类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服务范围和标准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卫生材料目录标准以外支付的费用。

(二)患者所在单位应该或已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三)参加各种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四)慈善或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的救助资金。

(五)医疗单位减免的费用。

(六)隔年度的医疗费用。

区民政部门对医疗费用凭证及相关资料审核有异议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要协助核查。

第十八条 各区民政部门负责建立、管理城乡医疗救助档案,档案要件包括:

(一)个人申请。

(二)身份证、户口、低保证、五保证、优抚证等证件的复印件。

(三)医院诊断书、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报销凭证。

(四)《城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等相关表格。

(五)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九条 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基金来源:

(一)中央和省财政下拨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中央和省安排的福利彩票公益金。

(三)市、区财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按规定预算内安排的医疗救助资金。

(四)按规定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乡镇公共事业费。

(五)社会捐赠资金。

(六)其他资金。

第二十条 基金的管理使用。

(一)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使用要坚持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挤占挪用。年度医疗救助资金结余总量不得超过5%。基金结余要按规定及时结转下年使用,不得挪作他用或转作本级财政下年度预算。

(二)区财政部门要在指定的国有商业银行分别设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办理医疗救助资金的汇集、储存、管理、支付等业务。医疗救助基金要全部划入该专户。区民政部门分别设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支出专户,办理医疗救助基金的拨付、发放。

第二十一条 救助资金由区民政部门按规定提出支付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后将资金从基金财政专户拨付至民政部门基金支出专户,由区民政部门组织发放。

第二十二条 医疗救助实行定点医疗制度。定点医疗服务机构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一致。

第二十三条 医疗救助要建立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的医疗管理制度。

门诊医疗原则上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承担;住院医疗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有病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区级医院承担。

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由各区根据低保对象分布情况自行确定,并及时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订协议,明确民政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并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名称向救助对象公布。

第二十四条 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定点医疗机构要根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甲类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卫生材料目录标准,为救助对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化验。

第二十五条 救助对象应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定点医疗机构要为救助对象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就医条件,在单病种治疗最高限价内对救助对象给予适当优惠。

(二)对门诊患者免收挂号费、换药手续费;住院患者的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护理费各减免50%。

(三)定点医疗机构要安排专人负责医疗救助工作,并将优惠项目和幅度予以公示,引导救助对象合理就医。

第二十六条 民政部门是城乡医疗救助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医疗救助政策的制定、综合协调、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制订医疗救助诊疗服务标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向民政部门提供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情况,配合民政部门做好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

财政部门负责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同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医疗救助工作正常运转。

第二十七条 民政部门按照协议限制用药品种和药品价格,定期检查医疗救助用药目录和处方,监控人均医疗费用、次均医疗费用、住院率等指标,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要会同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定期开展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要加强与人大、政协、纪检、审计部门配合,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违反有关规定,玩忽职守、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予以严肃处理。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医疗救助资金等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意见自2008年12月1日起试行,试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由四平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的通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提高执业质量,降低执业风险,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我会修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于2001年7月1日起执行。

  附件: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附件: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

(2001年6月26日修订)

  

  1. 总 则

  1.1 为了指导注册会计师执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验资业务,提高执业质量,降低执业风险,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使用的下列术语,其定义为:

  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验资分为设立验资和变更验资。

  设立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请设立登记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的审验。变更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验单位申请变更登记的注册资本变更情况进行的审验。

  被审验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拟设立或已设立的,依法应当进行验资的企业。

  注册资本是指被审验单位在企业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出资者的出资额。

  验资截止日是指注册会计师所验证的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的截止日期,是注册会计师审验结论成立的一个特定时点。

  验资报告日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验工作的日期。

  1.3 注册会计师执行验资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1.4 在执行验资业务过程中,如果遇到本指南未指明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和相关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并依据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合理运用专业判断。

  

  2.接受业务委托与编制验资计划

  2.1 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被审验单位管理当局沟通,实地察看被审验单位的住所、主要经营场所,了解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获取有关资料,填写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表(参考格式2-1、2-2和2-3)。

  2.2 对于设立验资中的非首期验资或变更验资,注册会计师应当查阅被审验单位的前期验资报告、近期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和其他与本次验资有关的资料,以了解被审验单位以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必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验资工作底稿。

  2.3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了解的被审验单位基本情况、验资类型、委托目的、审验范围等,考虑自身能力和独立性,初步评估验资风险,确定是否接受委托。

  2.4 如果接受委托,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就委托目的、审验范围、双方的责任、时间要求、验资收费、验资报告的用途及使用责任、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约定事项的变更及违约责任等事项协商一致,并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验资业务约定书(参考格式2-4和2-5)。

  2.5 注册会计师应当编制总体验资计划和具体验资计划,对验资工作作出合理安排。

  2.6 总体验资计划(参考格式2-6)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验资类型、委托目的和审验范围;

  (2)以往的验资和审计情况;

  (3)重点审验领域;

  (4)验资风险评估;

  (5)对专家工作的利用;

  (6)验资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

  (7)验资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

  2.7 具体验资计划通常包括各审验项目的以下主要内容:

  (1)审验目标;

  (2)审验程序;

  (3)执行人及执行日期;

  (4)验资工作底稿的索引号。

  具体验资计划一般通过编制各审验项目的审验程序表(参考格式2-7)完成。

  2.8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验资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并记录于验资工作底稿。

  

  3.设立验资的取证与审验

  3.1 设立验资的取证

  3.11 注册会计师执行设立验资业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获取下列资料,形成审验证据:

  (1)被审验单位的设立申请报告及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2)被审验单位出资者签署的与出资有关的协议、合同和企业章程;

  (3)出资者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自然人身份证明;

  (4)被审验单位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5)全体出资者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和委托文件、代表或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6)经企业登记机关核准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7)被审验单位住所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8)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对账单(或具有同等证明效力的文件)及银行询证函回函;

  (9)实物移交与验收证明、作价依据、权属证明和实物存放地点的证明;

  (10)专利证书、专利登记簿、商标注册证、土地使用权证、房地产证、土地红线图及有关允许出资的批准文件;

  (11)政府有关部门对高新技术成果的审查认定文件;

  (12)与无形资产出资有关的转让合同、交接证明及作价依据;

  (13)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的评估报告及出资各方对资产价值的确认文件;

  (14)出资者对其出资资产的权属说明及未设定担保等事项的书面声明;

  (15)拟设立企业及其出资者签署的在规定期限内办妥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等事项的承诺函;

  (16)拟设立企业关于依法建立会计账簿等事项的书面声明;

  (17)被审验单位确认的货币出资清单、实物出资清单、无形资产出资清单、与净资产出资相关的资产和负债清单、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

  (18)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

  3.12 执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验资业务,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下列资料:

  (1)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被审验单位设立的文件;

  (2)以国有资产出资的,政府有关部门对被审验单位股权设置方案的批复。

  3.13 执行新设合并企业验资业务,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下列资料:

  (1)合并各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关于新设合并的决议;

  (2)合并各方签订的合并协议;

  (3)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企业合并的文件;

  (4)有关合并的公告;

  (5)合并各方的债务清偿报告或债务担保证明;

  (6)合并各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7)合并各方的资产评估报告及合并各方对合并资产价值的确认文件;

  (8)合并前各方和合并后被审验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9)相关会计处理资料。

  3.14 执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验资业务,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下列资料:

  (1)审批机关核发的批准证书;

  (2)企业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外汇管理部门核发的外汇登记证、资本金账户开户证明;

  (4)外方出资者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出资的,有关该外商投资企业已审计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董事会有关利润分配的决议、利润获取地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

  (5)以进口实物出资的,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财政部授予资格的其他价值鉴定机构出具的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证书;

  (6)相关会计处理资料。

  3.2 设立验资的一般审验程序

  3.21 货币出资

  3.211 审验目标

  审验出资者是否按照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将其认缴的货币资金如期、足额存入被审验单位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的账户。

  3.212 审验程序

  以货币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检查被审验单位开户银行出具的收款凭证、对账单(或具有同等证明效力的文件)及银行函证回函等的基础上审验出资者的实际出资金额。具体审验程序包括:

  (1)检查货币出资清单的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币种、出资日期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2)检查收款凭证的金额、币种、日期等内容是否与货币出资清单一致;

  (3)检查收款凭证是否加盖收讫章或转讫章;

  (4)检查收款凭证的收款人是否为被审验单位,付款人是否为出资者;

  (5)检查收款凭证中是否注明该款项为投资款;

  (6)检查截至验资报告日止的银行对账单(或具有同等证明效力的文件)的收款金额、币种、日期等是否与收款凭证一致并关注其间资金往来有无明显异常情况;

  (7)向银行寄发询证函(参考格式3-1和3-2),检查出资者是否缴存货币资金,金额是否与收款凭证一致;

  (8)检查货币出资清单是否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一致。

  3.22 实物出资

  3.221 审验目标

  审验出资者是否按照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将其认缴的实物资产如期、足额投入被审验单位,并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3.222 审验程序

  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材料等实物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监盘实物,验证其产权归属,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产评估或价值鉴定或各出资者商定的基础上审验其价值。具体审验程序包括:

  (1)检查实物出资清单填列的实物品名、规格、数量、作价、出资日期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2)国家规定须进行资产评估的,查阅其评估报告,了解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与对象、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等有关限定条件是否满足验资的要求,关注评估报告的特别事项说明、评估基准日至验资报告日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是否对验资结论产生影响;检查投入资产的价值是否经各出资者认可;

  (3)观察、监盘实物数量并关注其状况,验证其是否与实物出资清单一致;

  (4)检查房屋、建筑物的平面图、位置图,验证其名称、坐落地点、建筑结构、竣工时间、已使用年限及作价依据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检查房地产证等产权证明,验证出资前的产权是否归出资者所有;

  (5)检查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和材料等实物的购货发票、货物运输单、提货单、保险单、车辆行驶证等单证,验证其权属及作价依据;

  (6)检查实物是否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清单是否得到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确认,实物的交付方式、交付时间、交付地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7)对实物中须办理过户手续但在验资时尚未办妥的,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是否签署了在规定期限内办妥过户手续的承诺函;

  (8)检查实物出资清单是否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一致。

  3.23 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

  3.231 审验目标

  审验出资者是否按照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将其认缴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如期、足额投入被审验单位,并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3.232 审验程序

  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验证其产权归属,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产评估或各出资者商定的基础上审验其价值。具体审验程序包括:

  (1)检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出资清单中的名称、有效状况、作价等内容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2)国家规定须进行资产评估的,查阅其评估报告,了解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与对象、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等有关限定条件是否满足验资的要求;关注评估报告的特别事项说明和评估基准日至验资报告日发生的重大事项是否对验资结论产生影响;检查投入资产的价值是否经各出资者认可;

  (3)以专利权出资的,如专利权人为全民所有制单位,检查专利权转让是否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以商标权出资须经商标主管部门审批的,检查是否经其审查同意;

  (4)检查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等产权证明,验证出资前的产权是否归出资者所有;

  (5)检查各项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是否以其整体作价出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总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须经国家或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认定的,检查是否经其审查认定,高新技术成果作价总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检查土地使用权证和平面位置图,并现场察看,以审验土地使用权证载明的有关内容是否真实,土地使用权的作价依据是否合理;

  (8)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资的,检查出资者是否向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对城市规划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检查其是否依法征为国有土地;

  (9)检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是否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清单是否得到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确认;

  (10)检查知识产权是否办理产权转让登记手续,非专利技术是否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是否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手续;国家允许在企业成立后一定期限内办理上述手续,但在验资时尚未办理完毕的,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是否签署了在规定期限内办妥有关手续的承诺函;

  (11)检查无形资产出资清单是否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一致。

  3.24 净资产出资

  3.241 审验目标

  审验出资者是否按照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将与净资产出资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如期、足额转入被审验单位,并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3.242 审验程序

  以净资产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审计的基础上验证其价值。具体审验程序包括:

  (1)检查净资产出资额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2)审计与净资产出资有关的资产、负债,以验证净资产出资额是否真实;如果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3)国家规定须进行资产评估的,查阅评估报告,了解其评估目的、评估范围与对象、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等有关限定条件是否满足验资的要求;关注评估报告的特别事项说明和评估基准日至验资报告日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对验资结论产生的影响;检查投入净资产的价值是否经各出资者认可;

  (4)检查与净资产出资有关的资产、负债交接清单;

  (5)检查与净资产出资有关的资产和负债转移方式、期限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

  (6)检查产权证明文件;对国家允许在企业成立后一定期限内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但在验资时尚未办妥的,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是否签署在规定期限内办妥有关手续的承诺函;

  (7)尚未办妥银行存款户名、股权投资中投资主体和借款合同中借款主体等变更手续的,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是否签署在规定期限内办妥变更手续的承诺函;

  (8)检查新设合并的合并各方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通知债权人,发布公告,进行债务清偿或提供债务担保;

  (9)检查国有企业净资产折股数额是否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协议、合同、章程的规定一致,未折股部分的处理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0)检查评估基准日至净资产转入日期间的净资产变动情况,并检查是否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会计处理;

  (11)检查净资产出资额是否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一致。

  3.3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验资的特殊审验程序

  3.31 以货币出资的,除实施3.21规定的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检查外方出资者是否以从境外汇入的外币出资,并将出资款缴存于被审验单位的外币资本金账户;

  (2)外方出资者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出资的,检查该外商投资企业有关的已审计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董事会有关利润分配的决议、利润获取地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证明;

  (3)当出资的币种与注册资本的币种、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时,检查折算汇率是否与协议、合同、章程以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一致;

  (4)出资者将出资款直接汇入被审验单位在境外开立的银行账户的,检查被审验单位注册地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3.32 以进口实物出资的,除实施3.22规定的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按照国家规定须办理价值鉴定手续的,查阅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或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财政部授予资格的其他价值鉴定机构出具的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证书;

  (2)检查财产价值鉴定证书所列的实物是否与购货发票、货物运输清单、货物提单、海关查验放行清单、保险单据、实物出资清单及验收清单一致;

  (3)观察、监盘实物,验证其品名、规格、数量、价值等是否与财产价值鉴定证书的有关内容一致;

  (4)当实物出资的币种与注册资本的币种、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时,检查折算汇率是否与协议、合同、章程以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一致。

  3.33 以无形资产出资的,除实施3.23规定的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的,高新技术成果是否按出资期限一次性出资到位;

  (2)当无形资产出资的币种与注册资本的币种、记账本位币不一致时,检查折算汇率是否与协议、合同、章程以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一致。

  3.34 实物、无形资产出资须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检查有关手续是否办理完毕。

  3.35 对非首期出资,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程序,以关注以前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

  (1) 查阅以前各期验资报告、近期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2) 向被审验单位获取有关前期出资已到位、出资者未抽回资本的书面声明;

  (3)关注被审验单位与其关联方的有关往来款项有无明显异常情况;

  (4)检查前期出资的实物、无形资产是否办理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如果委托人要求对累计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审验,注册会计师应当复核以前各期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并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3.36 检查与注册资本实收情况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37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出资期限、外方出资者的出资比例是否符合有关协议、合同、章程、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及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

  3.4 注册会计师执行设立验资业务,应当关注被审验单位申请的注册资本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额。

  

  4.变更验资的取证与审验

  4.1 变更验资的取证

  4.11 注册会计师执行变更验资业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获取下列资料,形成审验证据:

  (1)被审验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2)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的变更注册资本的决议;

  (3)政府有关部门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变更等事宜的批准文件;

  (4)经批准的注册资本增加或减少前后的协议、合同、章程;

  (5)注册资本变更前的营业执照;

  (6)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变更后的批准证书;

  (7)前期的验资报告及相关资料;

  (8)注册资本增加或减少前最近一期的会计报表;

  (9)被审验单位提供的有关前期出资已到位、出资者未抽回资本的书面声明;

  (10)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增加注册资本的相关资料(同设立验资);

  (11)与合并、分立、注销股份有关的协议、方案、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

  (12)与减资有关的公告、债务清偿报告或债务担保证明;

  (13)与合并或分立有关的公告、债务清偿报告或债务担保证明;

  (14)出资者以其债权转增资本的有关协议;

  (15)有关股权转让的协议、决议、批准文件,证明股权转让的律师意见书或公证书等法定文件及办理股款交割的凭证;

  (16)相关会计处理资料;

  (17)被审验单位确认的注册资本变更情况明细表;

  (18)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

  4.12 股份有限公司因合并、分立、注销股份而变更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取得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含配股)的,还应当取得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4.13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含配股)的,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取得股款划转凭据、股票发行费用清单。如果委托证券承销机构办理,还应当取得委托承销协议、承销报告、募股清单、证券登记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

  4.14 股份有限公司分配股票股利、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取得证券登记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

  4.2 变更验资的审验程序

  4.21 审验目标

  审验被审验单位变更注册资本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实收资本(股本)的增减变动是否真实,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22 变更验资的一般审验程序

  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增加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参照设立验资的审验程序进行审验;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出资者的债权等转增注册资本以及因合并增加注册资本,或因合并、分立、注销股份等减少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审计的基础上验证其价值。具体审验程序如下:

  (1)查阅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关于注册资本增加或减少的决议,检查注册资本变更情况明细表中所列内容是否与有关决议及修改后的协议、合同、章程一致;

  (2)变更注册资本须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检查是否获得批准;

  (3)国家规定须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的,检查是否已办理完毕;

  (4)因合并、分立变更注册资本,或因注销股份等其他原因减少注册资本的,检查被审验单位是否按规定通知债权人,发布公告,进行债务清偿或提供债务担保,并得到债权人的认可;

  (5)检查减少注册资本后的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比例是否符合协议、合同、章程及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的有关规定;

  (6)检查减少后的注册资本是否不低于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7)检查与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8)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含配股)的,如果委托证券承销机构办理,还应当查阅委托承销协议、承销报告、募股清单、股款划转凭据、股票发行费用清单;

  (9)查阅前期验资报告,关注前期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

  (10)关注被审验单位与其关联方的有关往来款项有无明显异常情况;

  (11)检查前期出资的实物、无形资产是否办理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12)查阅近期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关注被审验单位是否存在由于严重亏损而导致增资前的净资产小于注册资本的情况;

  (13)如果委托人要求对增资后累计的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进行审验,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

  4.23 变更验资的特殊审验程序

  4.231 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对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进行审计,以验证其金额是否真实;如果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2)检查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资本公积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检查被审验单位用于转增注册资本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检查转增注册资本前后各出资者的出资比例是否一致。

  4.232 出资者以其债权转增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检查以债权转增注册资本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符合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及出资者与被审验单位签署的有关协议等;

  (2)检查被审验单位转作注册资本的负债发生的时间、原因及有关的原始凭证和会计记录,确定该项负债是否真实、合法;

  (3)检查以债权转增注册资本的出资者与被审验单位是否还存在其他债务关系。

  4.233 因吸收合并而变更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审计合并各方的资产负债表,验证被审验单位合并日的净资产数额;如果截止至合并日的会计报表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2)检查净资产折合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合并协议及国家有关规定。

  4.234 因派生分立而减少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下列审验程序:

  (1)审计被审验单位分立前后的资产负债表,验证被审验单位分立日的净资产数额;如果截止至分立日的会计报表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2)检查财产分割及净资产折合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是否符合分立协议及国家有关规定。

  4.235 因注销股份而减少注册资本的,除实施4.22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以下审验程序:

  (1)检查与减资有关的会计凭证,以验证减资者、减资方式、减资金额是否真实;

  (2)审计减资后的资产负债表,以验证减资后的实收资本(股本)是否真实;如果截止至减资日的会计报表已经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时,应当依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的有关要求执行。

  4.236 企业整体改组、改制须进行变更登记的,除实施3.24、4.22、4.233规定的有关程序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检查用于折合实收资本(股本)的净资产额的确认依据及净资产折股比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检查其是否以变更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为依据折合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4.3 注册会计师执行变更验资业务,应当关注被审验单位变更后的注册资本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额。

  

  5.验资报告

  5.1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验证据后,形成审验意见,出具验资报告。

  5.2 验资报告的要素

  5.21 标题。标题统一为"验资报告"。

  5.22 收件人。收件人为验资业务的委托人。验资报告应当载明收件人全称。

  5.23 范围段。范围段应当说明审验范围、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审验依据和已实施的主要审验程序等。

  (1)审验范围是指注册会计师所验证的被审验单位截至特定日期止的注册资本实收或变更情况。

  (2)出资者及被审验单位的责任是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的规定和协议、合同、章程的要求出资,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验资资料,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3)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出具验资报告。

  (4)注册会计师的审验依据是《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

  (5)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主要审验程序通常包括检查、观察、监盘、查询及函证、计算等。

  5.24 意见段。意见段应当说明注册会计师的审验意见。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验意见时,应当说明已验证的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或变更情况。

  (1)对设立验资,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意见段中说明被审验单位申请登记的注册资本金额、出资期限等,并说明截至特定日期止,被审验单位已收到全体出资者缴纳的注册资本情况,包括各出资者缴纳注册资本的合计金额,各种出资方式的出资金额以及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

  出资者分期缴纳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仅对被审验单位本期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发表审验意见。对以前各期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验资报告说明段中说明进行审验的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及其验证情况,并说明包括本期在内累计的注册资本实收金额。

  (2)对变更验资,注册会计师应在意见段中说明已验证的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股本)的变更情况。

  增加注册资本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说明被审验单位原注册资本金额、申请增资后的注册资本金额等,对出资者新缴纳出资的,应当说明截至特定日期止,被审验单位已收到出资者缴纳的新增注册资本情况,包括各出资者缴纳新增注册资本的合计金额,各种出资方式的出资金额以及累计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占变更后注册资本的比例;对被审验单位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转增注册资本的,应当说明转增注册资本的依据及实际用以转增的项目和金额,以及转增注册资本的合计金额。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